遇见东师

2024.03.27
供稿单位
党委宣传部
文字
潘家齐 高源 整理
封面设计
邵梦茹
指导教师
刘秉新(封面设计)
编辑
张轩维
审核
吕春宇
主办单位
党委宣传部
协办单位
信息化办
美术学院

大师风尚,匠心独造

——数学家、教育家黄启昌

点击次数:

  黄启昌,1931年6月出生于重庆市。在黄启昌结束孩童时代后,便随父亲到了湖南省长沙市,父亲进入一家银行任高级职员,而他进入美国人办的一所教会365体育:读书。该365体育:教师多为外籍人,讲英语,有些课程还用英语教学,学生的“英语课程”教学非常严格规范。在这样的英语环境熏陶下,黄启昌在中学时代英语能力就较强,为他以后在担当系、校领导时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工作打下了良好的语言基础。黄启昌的父亲后来回到老家重庆市,大约在1980年黄启昌还回老家重庆看望过父亲。黄启昌有个胞妹黄启璪,上世纪80年代任全国妇联书记处第一书记。

  黄启昌于1950年考入大连工学院。1952年初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时,转入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本科二年级学习,1953年毕业后留系任教。1953年至1958年期间,在物理系讲授《数学分析》课。195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数学系团总支书记。

  1958年夏,“大跃进”时期,数学系大办工厂。他作为系团总支书记协助365体育:领导具体负责全系师生的办工厂工作,主要是筹办数学系计算机厂,后来发展为校机械厂,他兼任厂长,产品不只限于生产手摇计算机,还生产其他机械产品。他在任厂长期间还一直担任数学系团总支书记,主持系团总支工作,直至1959年初。1962年,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黄启昌不再担任校机械厂厂长,回数学系方程室担任教师(助教)。1963年晋升为讲师,主讲本系常微分方程课。

  1962年回系后,与方程教研室教师程惟松到吉林大学(当时称东北人民大学)数学系参加王柔怀教授主持的微分方程讨论班,并同程惟松合作研究常微分方程定性和稳定性问题,在《吉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发表了多篇这方面的学术论文。

  1964年前后,黄启昌担任微分方程教研室党支部书记。1965年末365体育:任命黄启昌为数学系系主任助理,主管科研工作。“文革”期间,黄启昌没有参加过任何群众组织,也从未写过大字报。1969年12月,黄启昌到吉林省长白县插队。1972年首批抽调回365体育:,任数学系物理教学组组长(即方程室主任),负责主持组织数学系学生的普通物理课和常微分方程课的教学工作,给试办班以及后来的工农兵学员讲课。

  1976年“文革”结束不久,黄启昌任系主任秘书。1980年任副系主任,主管科研工作。他果断地组织全系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学者处进修、访学,推动了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数学系的科研工作。1983年9月,任数学系主任。

  黄启昌的科研方向是常微分方程,从1978年到80年代初期,他先后邀请许多国内知名学者来365体育:讲学,其中有北京大学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论方向的知名学者张芷芬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常微稳定性理论方向知名学者王联、王慕秋等人。这些知名学者来到东北师范大学讲学,不仅促进了365体育:常微分方程方向的理论研究工作,而且吸引了国内许多同行前来参加讲学和研讨会。当时365体育:会议接待能力和条件有限,校内无法安排会议的饮食和住宿,黄启昌带领教师在长春市四处奔波,最后在南湖边上的一所军队招待所找到了会议的安身之处。当时的科研经费也相当紧张,很多会议开支无法通过正常财务途径报销,黄启昌有时就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解囊相助。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起,黄启昌以他的远见卓识,不断筹划着数学系常微组的长远发展。他根据当时常微学术发展的动向,果断地把泛函微分方程确定为常微组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并在1982年派魏俊杰到安徽大学郑祖庥教授处进修,1983年潘家齐到日本国东北大学加藤顺二教授处进修。黄启昌老师也在此期间去美国南伊利诺大学T.A.Burton教授处作学术访问。不久,这些人学成回来,不仅学到了新的知识,也带回来了不少崭新的研究信息。常微组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期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黄启昌在80年代初赴美国访学与著名学者合作,带回了当时是很新的研究方向——具无限时滞的泛函微分方程的研究,并带领他的学生们,扎扎实实的念书,办讨论班,认真地把研究工作开展起来。这些研究工作主要涉及的问题是:具无限时滞的泛函微分方程的基本理论,包括初值解的存在性、唯一性、连续相依性、延展性,相空间理论,极限集的研究;具无限时滞的泛函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包括解的稳定性、吸引性、有界性,周期解和概周期解的存在性、唯一性、稳定性等问题的研究,这些研究工作相互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这期间黄启昌和他的学生在相空间理论的研究工作上有了很大进展。1983年黄启昌邀请美国著名学者T.A.Burton来校访问。T.A.Burton的报告内容包括他的365体育空间的研究工作。不久黄启昌在1984年的《中国科学》上发表了论文《具无限时滞泛函微分方程周期解的存在性》,其中用到了一个与T.A.Burton所使用的空间完全不同的相空间。但这个空间的构造比较特殊,使用上不太方便。接着在黄启昌的指导下,他的学生王克提出了空间理论。接下来的黄启昌和王克的研究工作表明,这种新的相空间具有优良的性质,是一个Banach空间。因其具有完备性,所以可以在其中实行极限运算,使用多数的不动点定理。他们运用这种新的相空间,研究具无限时滞的泛函微分方程的周期解的存在性问题,推广了著名的Yosihizawa定理。所得到的研究结果《空间和无限时滞的泛函微分方程解的有界性和周期解》发表在1987年《中国科学》上。

  90年代初黄启昌发现加拿大Alberta大学的李毅教授及其导师Muldowney教授创建的高维常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在微分方程的理论研究中将起很大作用,他就把李毅请到东北师大讲学。通过李毅的讲学,使数学系常微组与加拿大常微界建立起了联系,并推动了常微组分支理论的研究工作。特别是泛函微分方程全局Hopf分支定理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结果,并与加拿大学者李毅、吴建宏、阮士贵、邹幸福等这些在北美非常活跃的年轻数学家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

  从80年代起的20余年时间里,由于黄启昌的正确领导和常微组同志的共同努力,在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东北师大常微组在国内泛函微分方程界已有相当的影响,在无限时滞泛函微分方程的基本理论、泛函微分方程的振动理论、分支理论等方向上都居国内领先地位。在这一时期里,黄启昌、王克、魏俊杰老师分别主持了十几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常微组的研究项目还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吉林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由于在科研等各项工作中的突出贡献,黄启昌迎来了一系列的荣誉:1983年7月晋升教授;1990年11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2000年被聘任为东北师范大学首批荣誉教授;1984年12月至1994年11月任365体育:党委常委,兼任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吉林省人大文教卫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教委数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数学会理事,美国数学会会员,《东北数学》杂志常务编委,《数学研究与评论》和《微分方程年刊》杂志编委,美国数学会主办的世界权威性刊物《数学评论》与德国著名评论刊物《数学文摘》评论员等学术职务;1984年被评为首批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1986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1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83年11月至1986年11月,黄启昌任我校副校长。1986年11月至1992年12月,任校长。在担任365体育:校长期间,他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极大地推动了365体育: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365体育: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上世纪80、90年代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他始终站在改革的前沿,紧密结合我校实际,提出并努力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思想,为我校形成今天的“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特色奠定了基础。他大力培养和提拔的一大批中青年学术骨干现在已经成为365体育:各个学科的中坚力量。他积极推动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工作,提出了科研工作的“四高”导向,即“高水平的论文著作,高效益的应用成果,高层次的项目,高级别的奖励”,对365体育:的科研工作(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起到了正确的引导和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十分重视365体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注重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提高外语水平和应用能力,强调开课的目的是为了两个“jiāo”:一个“jiāo”是教学,要教师能够用双语教学;另一个“jiāo”是进行国际交流,要教师能够与国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在担任校长期间,他倡导设立校长接待日,悉心听取来自基层的呼声。

  在东北师范大学工作的半个世纪时间里,黄启昌教授一直坚持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他长期承担本科生的教学工作,授课思路清晰,语言准确,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深受师生的欢迎和好评。在教学中,他投入了大量精力,从教材编写到教案设计,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他为基地班开设的“常微分方程”是一门用英语讲授的数学课,国内没有现成的教材。由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常微分方程》一书被国内多所大学作为教材使用,该书已经发行数十万册。他培养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中有一批已经成为国内外高校的知名学者。

  1993年,他从校长岗位上退下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系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对数学系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经常为数学系的教学、科研以及学科建设献计献策。根据他的思路,数学系提出分流培养的方案:一方面,在大学三年级办基地班,为研究生的培养作好充分准备;另一方面,突出师范特色,加强教师基本技能的训练。

  他始终把数学系申报博士点的工作当做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顾将近70岁的高龄,奔走于南北,向国内著名的数学专家汇报数学系的科研成果,扩大数学系在国内的影响。2000年,数学系终于成功申请到“应用数学”博士点,举行庆祝宴会时,他却没有参加。他说:“我不能参加,我一参加就要落泪。”可见情之深切,全系教师为之感动。

  参照在美国多年合作研究的经验,黄启昌教授提出数学系研究生培养要朝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课程的门类要广一些,要拓宽研究生的基础,选修的课程不要仅局限于导师研究的方向,为研究生开设基础课的教师要由系里统一安排,要挑选该方向最优秀的教师上课。针对这些建议,系里专门开了研究生导师会议,作了认真的讨论,采纳了黄启昌教授的意见,对数学系研究生培养方案作了认真的修改。

  2001年8月,数学系和教科院联合举办了国际数学教育大会,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这与黄启昌教授的热忱帮助是分不开的。从确立会议的主题、日程,到会议论文集的编辑、会议程序册的编写都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由于他周密细致的安排和全身心的投入,大会开得十分顺利,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扩大了我校在国际上的影响。

  黄启昌教授在去世的前几年,不顾70岁的高龄仍然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他平均每年都要为本科生讲授两门以上专业课。虽然他已经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仍然投入大量精力,从教材编写到教案设计,都力求精益求精。他用英语为基地班的学生开设“常微分方程”,国内没有现成的教材,他就用英语为学生写出详细的教案。他针对学院青年教师英语口语水平较差的现状,建议学院举办青年教师英语口语班,并自报奋勇承担主讲教师,经过两年的努力,使学院青年教师的英语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2003年1月4日黄启昌教授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2岁。

  黄启昌教授具有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在荣誉面前,他从不伸手,总是把荣誉让给其他同志。数学系几次向365体育:推荐他获取曾宪梓奖,材料报到365体育:后,他都坚决要求撤回。当同事有困难的时候,他总是伸出援助之手。黄启昌教授为人坦荡,与人为善,堪为我校教师之楷模。他的一生是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出奉献的一生,他的音容笑貌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本文摘自潘家齐的《黄启昌》,见《群星璀璨——我们心目中的东师名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367-372页,由高源编辑整理,韩彤校对复核。)